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汪永昌 实习生 张宇卿)市林业局林科所所长黄丛国,用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只做了一件事——植树。42年时间,他培育的树苗已有700多万棵,用于造林近10万亩。今天的“道德模范事迹展播”专栏向您讲述黄丛国用无悔的青春,坚守绿色梦想的故事。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皂市白湖的市林业局林科所。虽然时值隆冬,但眼前的一大片绿色景象让人为之一亮。而在40多年前,这里却是一个荒湖,植被稀少,人迹罕至。
市林业局林科所第一书记 谢寒松 从荒湖到绿园,得益于老黄这些年来的坚守。没有他,这里不可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1976年,黄丛国从县林校毕业,被推荐到林科所工作时才21岁。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参与填湖、植树活动。黄丛国说,当时在林科所住的是小棚子,生活十分艰苦。自己也没多想,就立即投身到了热火朝天的垦荒建设中。
市林业局林科所所长 黄丛国 当年,这里一棵树都没有,我就是想把这个地方变变样子。有绿色,就有希望。
回忆起那些年种树的日子,黄丛国说,虽然苦,但精神、干劲足,每天一早起来,随便吃上两口,就抗着锹,挑起担子或是水桶出门,不是收集粪肥,就是一趟趟地挑水浇树,一干就是一整天。不知挑坏了多少根扁担、多少水桶,和同事们一起栽下的二十万棵树苗活了,荒地上也终于有了生命的绿色。
市林业局林科所所长 黄丛国 当年就是想干点事,没想太多。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里有所改变,也就知足了。
吃菜要自己种,用水要到两里外的皂市河挑……时光流逝,因为环境艰苦等各种原因,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黄丛国一直坚守在这里。在他看来,只有表现好的才能留下来,虽然孤独的坚守很难熬,但黄丛国觉得对自己而言,这是一种光荣,很有意义。
黄丛国妻子 陈小英 他一个人在这里,一到冬天的时候,风吹得呼呼地响,没有一个人在身边嘘寒问暖,他就是情愿待在这里看着他的树苗。
黄丛国扎根白湖,以育苗为事业,以绿色为追求,自得其乐。如今这片承载着黄丛国建成“绿染荒地”梦想的苗圃,每年可培育并销售杨树苗20多万棵。
市林业局林科所所长 黄丛国 人这一生总的干成点事,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即便哪一天我走了,别人看到这一大片林子说,这是老黄栽的,我就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