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开展招商引资

2017-03-22 11:47   |来源:云上天门平台综合发布  

(廖亮 胡玉林 张志鹏)记者近日从湖北天门市发改委获悉,今年以来,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新一轮发展热潮,天门市发改委切实强化工业优先、项目优先、招商优先、环境优先的意识,创新创造多种方式方法,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服务,推进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了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落地。

保持招商定力,做好项目谋划

一是明确风向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资本和产业转移已经展开。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紧盯重点区域,瞄准目标企业,针对性的做好项目引进策划。二是把握着力点。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强化产业招商规划,抢占新经济制高点。三是找准突破口。聚焦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产业调研,明确产业招商方向,重点围绕产业升级“招大引强”,围绕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条中的短板,策划储备一批项目,提高招商针对性。

强化招商举措,全力引进项目

一是心无旁骛抓项目。我们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落实。利用大量外出从业人员返乡探亲的黄金时期,周密部署春节招商工作,采取走访慰问、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经初步统计核实,全市共收集重点招商项目信息329条,其中近期可推动重点签约落地项目40个。二是坚定不移走出去。2月15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后,各招商专班市领导、产业招商分局、乡镇办场园和市直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制定工作方案,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拓展项目信息渠道,收集了一批项目信息,推动了一批项目考察洽谈、签约落户。据初步统计,2月18日至24日全市共组织外出招商60批次,考察企业162家。三是千方百计招大商。坚持招大引强,把工作重心放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央企国企、行业20强、上市公司、驰名商标等五类企业,不断创新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重资产”招商等方式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国电投、中自控、中能建、航天科工、中新房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我市。

创新招商机制,夯实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联动招商机制。分六大产业成立6个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建立市领导、产业招商分局、乡镇办场园、市直部门、驻外招商办事处“五位一体”联动招商机制,形成全市大招商格局。二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第一信息登记认定、项目信息分库层级管理、项目履约管理、项目预审会商、项目考评奖励等招商机制。三是强化基础工作机制。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更新专题宣传片编印招商手册,强化招商“四个一”(一个招商专班、一本人才名录、一本招商日志、一笔专项经费)工作制度。

优化招商环境,打造投资洼地

务实创新开展“四百活动”,着力降低要素成本,营造投资洼地。一是开展服务企业“百日亲安”活动。坚持五个“两手抓”:即园区经济与镇域经济、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存量与增量、工业与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多极支撑;不断提升亲商安商服务水平,及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对企业个性化需求进行无缝跟踪、全程服务,促进企业技改扩规、联合重组、攀大靠强;加强企业家、创新型技能人才、工匠等人才队伍支撑。二是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调整招商体制,充分发挥招商局、经信委、工商联职能优势,形成“3+x”招商体制;解放思想,进一步细化优化招商政策,降低企业落户成本;坚持项目拉练、“晾晒”项目清单、硬考核与结硬账等,传递各地招商压力;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把好招商引资质量关。三是开展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大力推进园区载体、平台、道路管网等建设,探索推行“飞地+熟地+重资产”的项目落地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展。四是开展发展环境“百日整治”。扎实推行“放管服”改革,搬掉影响工业发展的“拦路虎”,打通“中梗阻”,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同时要加强金融支撑,向提高存贷比使劲,向实体经济倾斜,向资本市场借力,为工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