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不仅仅是一座城,也是一个梦。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记忆;有很多创业人的梦想;也有无数游子心心念念的家乡味。N个人,有N个喜欢天门的理由。于我而言,爱天门,没有理由,就是这么任性!
江汉平原第一坝--兴隆水利枢纽大坝位于天门多宝镇汉江段,工程在2013年建成,规划灌溉面积327.6万亩,过船吨位1000吨,年发电量可达2.25亿度。兴隆大坝,可以抬高汉江水位,改善南水北调后该江段的航道条件,并可满足远景航运发展的需要。
天门市是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的作者--唐代“茶圣”陆羽之故里,,目前市内有陆羽亭、文学泉、西塔寺遗址等多处人文古迹,每年吸引不少日韩茶界人士前来寻根祭祖,天门由此被海内外茶人誉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2003年,天门成功举办首届湖北国际茶文化节,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界人士参加,茶文化节进一步提高了“茶圣故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天门东湖水体面积33万平方米,是中心城区重要的湖泊。去年底,天门市政府在此建设城市公园,以“凤文化”为主题,建成一个全开放式的、体现滨水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公园。
天门特色早点——黄潭米粉,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黄潭米粉上面会扑上一层做好的鳝鱼干,在当地被称为“鳝鱼臊子”,撒上葱花,翠绿的葱花、雪白的粉丝加上美味可口的鳝鱼臊子,实则为人间美味。
天门锅盔——天门特色小吃。据说由于天门外出谋生者众多,因此将锅盔传到了其他地方,并作了其他变化。但是天门人直到今天仍喜欢这种只沾少许蒜苗和大量芝麻的“原始锅盔”。如果是刚出炉的,咬一口,满鼻子满嘴是小麦面的香。
天门河又名县河,天门河流域面积8619 平方公里,河长239.5 Km。天门河自西北而入,折向东纵贯全境,在万家台北转流入人工开挖的汉北河,形成天门~汉北河水系,是湖北境内著名河流。
采天门,有一种聊天叫日泊,有一种撒谎叫雪交话,有一种傻瓜叫勺气,有一种想念叫记取,有一种可怜叫造业,有一种游泳叫打古求,有一种聪明叫金亮,有一种天气叫天倒,有一种坏了叫措拐。。。
茶经楼,世界茶文化第一楼。坐落在茶圣陆羽故里天门市陆羽故里园内,唐代建筑风格,“茶经楼”共九层,通高53.85米,占地面积948.9㎡,建筑面积5308㎡。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天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天门经济开发区)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首批通过审核的湖北省17家省级开发区之一,2011年底,经省政府批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我区正式挂牌成立。全区现辖6个村,9个居委会,现有人口3.2万人,国土面积34.76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
2014年11月8日,天门召开2014湖北(天门)天商大会,海内外400余天门商人齐聚家乡,成立天商联合会。此次天商大会主题为“天门·天商·天下”,联合会首任会长由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担任。
天门世贸中心,天门新的商业地标,入住的品牌有大润发超市、肯德基、佳客来、大地影院等。我市第一个集购物、居住、餐饮、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
天门南站位于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是汉宜高速铁路重点车站,隶属武汉铁路局管辖的二等站。也是汉宜高铁人流量最多的站点之一,离汉口路程缩短到半小时。自从天门南站开通,出门方便多了!
天门也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用热情迎接四海宾朋。不论你是来这里求学、置业、旅游,在这里都能找到满意的归属。同时也吸纳属于别人的长处,打造属于我们的优势!
2006年,江汉平原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江汉平原北依长江,南贯汉水,又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皮影戏在这里找到了滋生和繁荣的土壤。
在天门,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视听天门,是天门市广播电视台的官方媒体。想知道天门事,第一时间上视听天门,大事小事,反应迅速!你来,就错不了!
一声我是天门人,温暖了父老乡亲!我骄傲我是天门人!(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
石家河遗址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的天门市,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石家河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天门糖塑是湖北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2007年4月,“天门糖塑”进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名单。天门糖塑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在全国独具风格、自成一体。
天门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立足天门,面向全国的办学方向,设有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医护学院、陆羽国际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说到天门,绝对离不开乡,水乡园林,棉花之乡,华侨之乡,文化之乡。最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的家乡!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历史文化有:填补历史空白的"石家河文化"、名扬海内外的陆羽茶文化、"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文化、声名远播的"状元"文化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繁育出异彩纷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天门民俗文化,使得天门荣膺"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
天门西湖之称至少在唐代就有,天门西湖与茶圣陆羽有着深厚的渊源和数不清的美丽传说。现在的西湖也是市民休闲游玩最常去的地方了。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天门蒸菜是湖北省的汉族传统名肴,属于鄂菜系。蒸菜起源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几千年来辗转相传,代有增益,天门蒸菜凭借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一直跻身鄂菜代表品种之列,其菜品之丰,技法之多,味型之广,在全国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