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以《服装年交易额超500亿 天门何以“织”出现象级产业》为题,推出连续报道,下面来看第二篇《抓住产业转移机遇 整合产业资源组团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天门发展服装电商产业,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产业人才。
20世纪90年代,有数十万天门人南下从事服装业。近几年,随着跨境电商和电商直播的兴起,有不少人选择返回天门创业就业。他们回到天门给当地服装电商产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继续来看记者采访。
当记者在天门服装产业园里碰到费文的时候,他正骑着电动平衡车在库房的货架之间来回穿梭。
天门市起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费文:刚回来的时候(库房)是2000多平(方米),现在你看我们自己电商部这边,这三四年时间发展到两万多平(方米),原来我们还可以步行,现在基本上在公司这边都是靠平衡车,效率会高一些。
快速增长的不只是库房的面积,费文仅用四年的时间就将企业从十几个人扩大到1500人,产值规模实现从千万元到十亿级的百倍增长。
天门市起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费文:这三四年的过程,实际上像做了个梦,但是梦想成真了。
费文说,他的梦想之所以能够成真,全靠几年前天门敏锐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当年他打算回来的时候,中国服装产业正在发生一场由沿海向内陆的大迁移,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用工难等问题,大量湖北籍服装工人面临返乡问题。那个时候,天门以“链式思维”果断投资80亿元打造化纤纺织产业园,引入聚合物切片、纺丝、织布等15家上下游企业。同时,累计投入23.6亿元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还先后出台了17条纺织服装产业专门政策。
天门市亲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朦:对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来说,真的是给到了非常大的支持,包括最开始回来的,比如说像场地的租金减免,我们物流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它有一个物流的租金补贴。
做大产业的同时,天门还整合产业资源开始组团发展,推出了服装电商区域公用品牌——“天门衣尚”,推动服装电商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对经授权并按要求使用品牌标识和开设“天门衣尚”品牌馆的企业给予资金奖补。如今,“天门衣尚”供应链信息平台运行4个月,就已吸纳用户数超2.5万名,认证经营主体4000家以上,累计完成800余次供需订单对接,撮合交易金额超4000万元。
天门市起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费文:这几年回来,比较明显地能够感觉到,做同样的事,在(天门)这边事半功倍。因为有政府做产业引导和产业支持,有要素保障,还有产业的技术人才,(才有)天门产业这两年爆发式的增长。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像费文、程朦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天门服装电商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把目光投向了全球,东盟和北美的海外仓相继投用,消费者现在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下单天门服装,最快次日就能收货。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