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门新区”征迁安置工作的稳步推进,不少拆迁户已喜迁新居。推窗见绿、下楼入园、步行五分钟即可买菜,从承载记忆的老屋到现代化小区,变的是的生活环境,不变的是群众对城市发展的全力支持。近日,记者走进侯口街道办事处友谊社区安置小区,探访拆迁家庭张进平祖孙三人的新居,记录屋檐下的幸福变奏曲。
53岁的张进平牵着刚放学的孙子张博城走进小区单元楼。当电梯平稳停靠在10楼时,背着书包的张博城快步走向家门口,打开智能门锁,进入自己的房间。房间里干净整洁的书桌,承载着少年的求知梦,也烙印着新时代少年的成长印记。
拆迁户 张博城:现在到小区住了,我睡觉感觉也睡得着些了。以前我那里没有书桌,现在有书桌了。这边的环境好一些,地上每天都会打扫,每周都会给树浇水。我在那边的朋友也过来这边了,我每个星期放周末的时候都会去找他们玩。
与孩童纯真的满足相映衬,长辈们更容易察觉生活细节的改变。离小区不远的便民菜场,让奶奶代丽红不仅买到了生活所需,更收获了生活的便利与温度。
拆迁户 代丽红:对我来说是很好,我到这边已经住习惯了。平时买菜只4、5分钟就到了,热闹,每天到晚上五六点钟小区里面人来人往。
张进平700平米的老屋位于陈方社区1组,一家子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当“天门市‘天门新区’规划选址范围公告”发布,知晓这里被纳入其中后,张进平选择主动为城市蓝图腾挪空间,第一时间在征迁协议上签字。这不仅源于公平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更因他深知这里将建设奥体、会展、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
拆迁户 张进平:新房子都是现在的设计、现在的规划,肯定好一些。这边的绿化、广场都建得很好。房子做大了也是空着在,也没有用,现在拆迁的标准也比较高,拆迁的款项能够及时到位,还划得来些。总要有人带头,第一时间就决定了,家里人也都同意。
据了解,目前,与张进平同在一个小区的拆迁户有253户。张进平说,当初腾退老屋虽有不舍,但“天门新区”发展惠及的是几代人,如今居住的小区也环境整洁、生活便利,觉得这选择对了。
拆迁户 张进平: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搬过来的,吃完饭以后散步的话一起到处转一下,散步、看别人跳舞,有的自己也跳舞,四周的环境好,幸福感满满的。
(天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帆 邵文煜)
||声明: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请短信联系1360722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