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信义老农”陈廷海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宜昌市及宜都市、枝江市复查确认
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当阳市、远安县
荣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全市全国文明城市达到5个
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同时,宜昌新增远安县嫘祖镇等10个全国文明村镇,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3个全国文明单位,刘发英家庭、向宗乐家庭2个全国文明家庭,宜昌市第一中学等3所全国文明校园。“信义老农”陈廷海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宜昌市已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是涵盖文明风尚、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生态建设等全方位评价体系,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也是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这一宗旨,坚持“铸魂、塑形、惠民”的创建理念,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实施《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全域推进“十不见”“十文明”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开展创建惠民攻坚解难行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滨江公园升级、加装非机动车充电桩等系列民生工程,市民精神状态、城市颜值面貌显著改善。省委书记王忠林称赞宜昌为“走在前列的文明典范”。
当天的表彰大会上,全国60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39名(组)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我市“信义老农”陈廷海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目前,全市共有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4人(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陈廷海,男,1961年6月生,当阳市半月镇红光村村民。2006年,陈廷海收购200多户村民100万斤的油菜籽,因收购商携款逃跑,他背上近百万元债务。18年来,他和妻儿勤劳苦做,省吃俭用,偿还210户乡亲的欠款98万多元。其践信守诺还债百万的事迹令无数人为之动容,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湖北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相继报道其事迹,网友们热议点赞,全网热度过亿。
陈廷海曾荣登“中国好人榜”
获评“湖北省道德模范”
上榜“荆楚楷模”“湖北好人”等
宜昌新增10个全国文明村镇、13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家庭、3所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远安县嫘祖镇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
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
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
当阳市坝陵街道照耀村
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
兴山县昭君镇昭君村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三渔冲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楠木河村
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
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宜昌市公安局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流域枢纽运行管理中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宜昌海事局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分行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
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
鑫鼎集团
稻花香集团
宜昌大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宜昌分行
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
刘发英家庭
向宗乐家庭
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
宜昌市第一中学
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
文明是宜昌的独特优势
探寻宜昌的发展密码,不难发现,这座与三峡工程同频共振的城市,不仅坐拥战略要津、生态标杆和交通枢纽等独特优势,更以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拥有5个全国文明城市的耀眼成绩,让文明成为其最闪亮的城市名片。
文明,是宜昌刻入血脉的鲜明底色。这里是屈原昭君故里,千年文脉滋养出深厚的精神沃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情怀,昭君出塞促进民族交融的担当精神,早已融入宜昌人的精神基因,成为这座城市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宜昌是一座“好人之城”
“信义老农”陈廷海一诺千金偿还债务
“带货司机”邓兰舟热心助人传递温暖
“三峡蚁工”李年邦日复一日守护江滩环境
“英子姐姐”刘发英
20余年点亮山区孩子求学路……
邓兰舟在驾驶途中。(杨威 摄)
一个个平凡英雄用善举诠释大爱。近年来,15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24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宜昌也是一座“志愿之城”。立足守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培育了“长江哨兵”“稻草圈圈”“三峡蚁工”“周功虎清漂”等生态文明实践品牌,夷陵区“5210我爱夷陵”文明实践品牌,实现实践活动与城市品牌有机融合。文明浸润着宜昌的每一个角落,塑造出这座城市温暖而坚韧的品格。
刘发英家庭入选2025年“最美家庭”
文明,是宜昌享誉四方的重要标识。“不愧为全国文明城市”“我见过最干净的城市”,这些来自网络的赞誉,正是对宜昌最生动的注解。漫步宜昌街头,干净整洁的市容、井然有序的管理,无不彰显着文明城市的魅力。
这里的文明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
斑马线前的礼让行人
彰显着市民的文明素养
垃圾分类的自觉践行
展现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
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
传递着温暖的人情味
宜昌以精致细腻的城市管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文明的温度,也让离开的人念念不忘这座城市的美好。
文明,是宜昌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宜昌始终坚持“铸魂、塑形、惠民”创建理念,将“惠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到菜市场提质升级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从滨江公园改造升级打造市民休闲好去处,到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从美丽街区建设提升城市颜值,到文明交通整治守护出行安全……一项项惠民举措精准发力,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见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明,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昔日的峡江小城到如今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始终是宜昌发展的重要支撑。自1996年提出文明城市创建目标,历经15年不懈奋斗,宜昌于2011年成为全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极大地振奋了宜昌人民的精气神和城市发展气场。在近30的工作中,文明创建不仅塑造了宜昌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积极向上的市民精神面貌,更推动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今的宜昌,经济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文明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成绩非一夕之功,创建永无止境。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宜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以文明之魂赋能城市发展,以文明之光点亮幸福生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崔艳华,通讯员廖长见、郭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