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我市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

2016-10-31 18:12   来源:天门广播电视台 云上天门平台发布  

天门广播电视台报道(记者 彭海军 熊旋 万穗)“用心大众科普,推动公众分享”。今天上午,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 荆楚论坛”在石家河考古挖掘现场闭幕。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以演讲、研讨、学术互动等多种方式,带给我们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知识科普,让考古这门专业学科变得生动形象,更为普通人所了解、喜爱。

上午,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庆华陪同与会专家学者来到石家河考古现场,近距离了解石家河文化的起源、发展情况。一个个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一件件精美玉器,直观展现了石家河文化发展的源远流长和历史高度,让在场每一位专家学者赞叹不已。

此前的论坛活动中,公众演讲环节邀请了国内7位著名考古学家讲述精彩的考古故事。包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孟华平研究员的“石家河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高星的“寻找我们的直系祖先:真相与谬误”,李新伟研究员的“玛雅名城的‘中国龙’”,王仁湘研究员的“小文物背后的大历史”,许宏研究员的“大都无城 大国自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研究员的“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历程”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朱泓教授的“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从史前至历史时期、从传统考古到科技考古。7位考古学家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为公众带来了一场考古盛宴,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公共研讨环节则是挑选了“海昏侯、妇好墓展览的策划”, “北大考古暑期课堂”,“荆楚故事-从石家河谈起”,“广西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共考古的探索与实践”,“丝路天山道科考”,“贵州海龙屯遗址公众考古”,“新媒体在公共考古中的作用”,“《考古进行时》的创新思维”等8项有特色的公共考古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省市热心公众考古活动的考古文博单位、各高校文物爱好者协会、媒体等的专家学者,以沙龙的形式展开对话和研讨,着重于对公共考古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交流,以提升公共考古成效,完善公共考古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公共考古的发展建言献策。

与此同时,论坛还设置公共考古展览展示。对各考古所、博物馆、高校举办的公共考古活动制作展板在现场,以及中国考古网和官方微信中进行全面的展示。

据了解,自2013年首届中国公共考古论坛活动开展以来,每年一届的论坛已经成为交流中国公众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重要平台,引起了广大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不同省市和机构、有着多元背景的考古人、博物馆人、媒体代表、学生代表从不同视角对公共考古的深入开展进行广泛研究和讨论,为推动中国公共考古的快速发展、拓展公共考古的视野做出了应有贡献。

来源:天门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肖又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