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虾稻共作富天门 岳口镇朱湾村:推进土地流转 发展“虾稻共作”产业

2018-08-14 20:33   来源:天门市广播电视台 云上天门平台发布  

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吴丹 金斌 汪永昌)今年是全市虾稻共作大推进大发展的一年,全市新增虾稻共作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10万亩,成为了全省重要的小龙虾生产基地之一。在这次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岳口镇朱湾村以规模流转土地,整村推进的方式脱颖而出,成为全市虾稻共作的典型示范村。

日前,记者在岳口镇朱湾村看到,田成方、路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水田里,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正是“虾稻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的生动写照。据介绍,全村2200亩土地,目前虾稻共作面积达到了1600亩。

岳口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 朱定强 目前效益前期投资已经全部收回来了,还有一季龙虾就是全年的纯收入。

要规模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土地流转是关键。朱湾村以二轮延包为契机,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确权确地,然后将重新分配的土地进行流转,以入股的形式交由丰水湾合作社集中经营,年底按每平方米1元钱的标准分红,保证大家的利益。同时推荐有实力的种田大户加入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经营,或让大户反租合作社的土地,按要求标准化生产,获得更高的收益。

2016年底,朱湾村可用耕地几乎都交给了合作社经营,每个村民在合作社内都有土地股份,年底人平分红达到了2500元左右。

岳口镇朱湾村村民 孙大贤 原来有12到13亩田,流转了9亩多田,现在分红也是9000多块钱。

2018年初,朱湾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虾稻共作的号召,将生产重点由过去的水稻、田藕和泥鳅等模式转换成虾稻共作模式,到3月份就完成了标准化虾稻田的建设任务。而村委会一班人邀请水产专家现场指导技术,积极争取农开项目、土地项目以及金融方面的政策,为发展虾稻共作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岳口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 朱定强:农开项目和国土平整项目,对虾稻养殖帮助是很大的,可以把生产道路硬化处理,沟路渠做到排水、灌溉做到畅通无阻,对养殖户的生产经营作用很大。

通过土地流转,朱湾村的很多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他们在附近务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村里的企业振龙厨房设施有限公司有了稳定的劳动力,也取得了满意的收益。

振龙厨房设施有限公司 伍铁波 大概有20多人。

整村推进虾稻共作产业,规模种养殖效益十分明显,产业发展为朱湾村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岳口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朱定强:通过把养虾的产业发展壮大以后,我们将把高效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振兴发展乡村经济,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