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人民广播电视台(记者 彭海军 熊旋 汪永昌)今天上午,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我市开幕,来自全国考古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究探讨公共考古领域的热点话题与重大事件。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市领导吴锦、汪发良、吴庆华、吴宇慧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主持开幕式。
市委副书记、市长吴锦在致辞时指出,天门是全国著名的“棉花之乡”,全国内陆最大的“侨乡”,也是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石家河文化、陆羽茶文化、状元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2001年,石家河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2015年,石家河遗址又出土了240余件精美玉器,极大地丰富了石家河文化的内涵。
吴锦指出,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的举行,必将把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借这次考古论坛的东风,我市将进一步加大石家河遗址保护和发掘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快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将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集文物鉴定、科学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希望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挖掘、研究石家河文化,加速石家河文化品牌的打造,以此推动天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发来贺信。他在信中说,近年来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发现表明,荆楚大地从史前时代开始,就在中华文明形成的伟大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信本届论坛会极大地促进石家河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促进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而石家河这一文化品牌的确立,也必然会促进天门的综合发展。
王仁湘在致辞时说,荆楚故事多,天门“滋味”浓。大家来到天门,请记住天门独特的“符号”:石家河、茶圣陆羽、棉乡、蒸菜……中国公共考古论坛是行内有志于公共考古事业的学者们的盛会,希望各位与会者在天门展示丰硕成果,交流新鲜经验,预祝大家的天门之行大有收获。
方勤在讲话中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石家河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感谢天门市委、市政府对石家河考古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今后一如既往地关注石家河文化,给予石家河考古发掘工作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黎朝斌在讲话时指出,石家河遗址60余年来的考古成果,不但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及早期文明进程研究作出了贡献,而且为社会公众了解荆楚文化、感知考古魅力提供了一扇交流互动的窗口。目前,我省正在创建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意见,指导和帮助我们将其建成为一个体现公共考古文明的示范性公园。
据了解,开幕式之后,有关专家还将分别作公众演讲和公共研讨,与会代表还将实地参观石家河考古工地,观看现场考古航拍、测量等活动。
中国公共考古论坛创立于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论坛面向公众、新闻媒体,以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宣传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对于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动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网、天门市博物馆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