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电视台报道(记者 熊壮 万穗)胡市镇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虾稻共作”高效种养模式,推动传统水田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
日前,胡市的农技人员来到玲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开挖的虾稻基地,查看虾塘的开沟、筑埂等情况。
据介绍,玲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位于该镇曹李垸东,主要从事水稻种植、水产品养殖。全市虾稻共作现场推进会后,合作社因地制宜流转土地1000多亩,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于5月开沟整田,发展“虾稻共作”产业,经过两个多月努力,虾塘的开沟、筑埂、安装防护网等工作已完成60%。
胡市镇蒿台村党支部书记 虾稻基地负责人 程应珍 中稻谷已经栽下去了,现在我们正在请工人栽草,(准备)投下一批的苗子。
玲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清明 挖成功的有800多亩了,我们投入资金已经有30多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吸纳贫困户就业,其中就有陈集村的贫困户李忠苟和周边村的十多人一起来到虾稻基地打工挣钱。
胡市镇陈集村 李忠苟 天气热的时候,可以挣200块钱,170、80块钱,家里没有多的事,闲的时候来务工还可以。
胡市镇湖泊众多,水产资源丰富,该镇充分发挥农技部门优势,科学引导合作社之间学习、交流,及时为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胡市镇农办主任 程金超 水产部门组建微信群,引导广大养殖户通过与水产部门积极互动,养殖过程中有什么养殖问题,及时的请教及时解决。
目前,胡市镇小龙虾养殖面积已超过9000亩。下阶段,该镇将新建水产小区,充分发挥农技部门的职能,引导养殖户科学种养。
胡市镇宣传统战委员 赵鹏 准备计划再拓展4000多亩的虾稻共作的面积,主要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降低养殖成本,通过新建的水产小区,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养殖大户,外出学习参观,邀请水产专家到胡市来进行业务指导,请农技部门现场辅导来提高养殖大户的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