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市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与应城、京山、汉川三市(县)交界,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区位优势独特。全镇国土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6.8万亩,人口10万人,辖3个社区、40个行政村、龙尾山工业园。汉宜、分当、皂毛3条省道穿境而过,长荆铁路在镇西建有二级客货两站,武荆高速公路直插东西并在此设有互通,皂市河与汉水相通,水陆交通便捷,是武汉“1+8”城市圈内重点镇和省重点建设示范区,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改革乡镇”
镇区简介
皂市镇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与应城、京山、汉川三市(县)交界,长汀河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古为风国地,为风国古都,故别称风城。曾称霄城、皂南镇,一度为霄城、新市县(今京山)县治。名胜古迹有白龙寺、笑城遗址、竟陵文学派遗址等。自古为军事要冲,历史上在 湖北天门皂市镇
此多次发生战役。现有汉宜、皂当、皂毛、皂仙4条省道和长荆铁路、沪汉蓉高速(G42),交通便利。全镇国土面积约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6.8万亩,总人口约7.5万人,辖3个居委会、40个行政村,是湖北省100家重点改革试点乡镇和国家级重点镇。
全镇国土面积约143平方公里,耕地约6.8万亩,人口约7.5万人,辖3个社区、40个行政村、龙尾山工业园。皂市是省内公路交通枢纽之一。汉宜、分当、皂毛3条省道交汇于此,长荆铁路穿境而过,建有二级客货站。武荆高速公路在皂市设有互通。皂市河依镇淌流直接汉水,大小船舶直航武汉。 皂市是武汉1+8城市圈内重点镇,是湖北省100家重点改革试点乡镇和国家重点镇。2005年起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 荣誉称号,全省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全省农村五保“福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经济发展先进乡 镇。2007年,被授予省级文明乡镇和卫生乡镇称号。2008—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11年,被国家计生委授予“计 生工作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称号。
皂市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古为风国地。相传黄帝在此看中美丽的风后,在此建都,号风国。《大明一统志》载:“皂市五华山上有伏羲庙,相传伏羲之后封于此,有古风国故城”。明洪武9年,降沔阳府为沔阳州,皂市置哨所,称皂角铺、皂角市、皂角镇、角陵镇。清朝亦称皂角市铺,简称皂市,属官二里十团。迄今五华山上还留有风城的遗址。五华山上始建于南朝的白龙寺,灵态万千,气势非凡。山南麓有明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故居——隐秀轩,苏家山上有钟惺墓。镇南有奴隶社会的城堡——笑城遗址,镇北有赵家岭古墓、龙王岭古墓群。 皂市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冬,贺龙、段德昌率部攻克皂市,取得文墩大捷,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7年12月,党派陶铸同志在皂市创建“书报合作社”,开办干部培训班。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设皂市镇。1992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皂市,又给皂市增添了光辉一页。
钟惺故里展宏图,魅力皂市耀荆楚。一直以来,皂市镇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把城镇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名片,坚持团结、务实、勤廉、高效、争位的工作方针,立足高起点、创造新业绩,全力打造靓丽宜居新镇。先后投资 2500多万元,对过境的汉宜、皂当、皂毛三条省道进行了拓宽改建。投资1300多万元对二龙大道、龙城大道进行了升级改造,完成了路面硬化、下水道改 造、人行道彩板铺设、路灯安装和绿化亮化工作。筹集资金2908万元,从京山高关水库铺设72公里的供水管道,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购置 环卫车、洒水车,合理设置垃圾容器,解决了镇区垃圾清运、粉尘清洗问题。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镇,促进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